雖然今年大學生就業季的初步狀況顯示,就業崗位比往年有所減少,但記者在招聘會現場調查發現,大學生們對於就業的期望值卻並沒有降低。近日多所高校出爐的應屆畢業生調查也顯示,雖然大學生們擇業最關註崗位的晉升發展情況,但對於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穩定”卻首次成為他們最重視的因素。
“隱性創業”數量大增
在上海對外貿易學院日前公布的一份調查中,有39.03%的學生將“穩定”作為自己職業規劃中最重要的事。無獨有偶,本市幾所高校在調查學生擇業傾向時都發現了同樣的傾向。
在本市另一所著名高校的調查中,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把“國企”作為自己擇業的首選目標。而在過去,排在前面的通常是跨國企業。該校就業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國企對於大多數同學來說意味著穩定。
上海交通大學就業中心負責人錢靜峰告訴記者:“自從2010年金融危機以來,不少跨國企業的裁員消息,使得學生對於職業的選擇更加謹慎。”他坦言,從積極的角度來看,這說明學生的心智變得更成熟。而且“穩定”相對於職業頻繁變動來說,更有發展和提升的機會。但從消極的角度來說,這未必是個好信息,因為很多90後學生本身家庭條件相對於80後和70後要更優越一點,他們從小過著穩定的生活,渴望變動和甘於冒險的傾向會更少一點。
而在本市一所綜合性高校,公務員和教師也成為學生的首選目標,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穩定”,尤其對於女生來說,公務員更是成為首選。該校一位文科專業的女生直言不諱:“女生畢業了就應該找一個相對輕松的崗位,料理好自己的家庭。”
與大學生更期望“穩定”相對應,近年來大學生“隱性創業”的數量明顯增加,這些學生往往在校期間就利用網絡開始創業,畢業後找一個穩定的工作,然後利用業余時間繼續創業,一旦創業穩定,常常會辭職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事業。錢靜峰稱:“這可能也是90後的特點,更務實,希望將自己的風險降到最低。”
成功的定義更多元
除了“穩定”,90後大學生對於成功的定義也與傳統看法有所差異。調查發現,雖然90後大學生對於就業更實際,但他們對於成功的定義卻顯得比過去更多元,而且更自我。
調查中,只有19.87%的學生認為豐厚的收入就算成功。有一半以上學生認為能得到上司重用晉升較快和工作得心應手才算成功。另外還有13.46%的學生認為成功就意味著“工作生活壓力小,滿足基本生活要求”。高校就業中心有關負責人認為,這或許與公務員、教師、國企崗位最受歡迎直接相關。
更重要的是,現在大學生比過去更自我,因為這一調查結果也意味著,他們對成功的定義更加註重自身的感受,而不是外界的評價,比如得到上司重用和晉升較快,雖然看起來是職業得到了發展,但是更多的卻是和自己在職場的感受密切相關。不少高校就業中心負責人表示:“這對於學生就業來說,未必是一個好的現象,畢竟競爭之下才可能有比較好的職業發展前途。”
晉升平臺受學生重視
雖然穩定是學生在職業規劃時考慮的最重要因素,但擇業時,學生最關註的卻是“晉升發展”,上海對外貿易學院的調查發現,有53.91%的學生認為“晉升發展”是首要考慮因素,超過了排在第二位的“薪酬”。而考慮專業對口的只有9%左右。
對於大學生就業中存在的問題,大學生自己另有說法。有35.83%的學生認為就業難是應屆畢業生過多造成的,有超過50%的學生覺得原因在於期望值過高和就業眼高手低。有32.57%的學生在大學期間做過職業規劃,並且按照計劃執行,卻也有15.05%的學生“走一步算一步”。有77.67%的學生認為,個人綜合能力是影響就業最重要的因素。同時有71.37%的學生認為上海是理想的工作地點。
而對於90後的不足之處,調查發現,大學生們對自己有著清醒認識,能夠“達成共識”的是:太自信、太自我、不踏實、有惰性;浮躁功利,眼高手低,恒心不足,怕苦怕累;對自身認識不清,期望值過高,合作意識差,抗壓能力弱。
“隱性創業”數量大增
在上海對外貿易學院日前公布的一份調查中,有39.03%的學生將“穩定”作為自己職業規劃中最重要的事。無獨有偶,本市幾所高校在調查學生擇業傾向時都發現了同樣的傾向。
在本市另一所著名高校的調查中,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把“國企”作為自己擇業的首選目標。而在過去,排在前面的通常是跨國企業。該校就業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國企對於大多數同學來說意味著穩定。
上海交通大學就業中心負責人錢靜峰告訴記者:“自從2010年金融危機以來,不少跨國企業的裁員消息,使得學生對於職業的選擇更加謹慎。”他坦言,從積極的角度來看,這說明學生的心智變得更成熟。而且“穩定”相對於職業頻繁變動來說,更有發展和提升的機會。但從消極的角度來說,這未必是個好信息,因為很多90後學生本身家庭條件相對於80後和70後要更優越一點,他們從小過著穩定的生活,渴望變動和甘於冒險的傾向會更少一點。
而在本市一所綜合性高校,公務員和教師也成為學生的首選目標,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穩定”,尤其對於女生來說,公務員更是成為首選。該校一位文科專業的女生直言不諱:“女生畢業了就應該找一個相對輕松的崗位,料理好自己的家庭。”
與大學生更期望“穩定”相對應,近年來大學生“隱性創業”的數量明顯增加,這些學生往往在校期間就利用網絡開始創業,畢業後找一個穩定的工作,然後利用業余時間繼續創業,一旦創業穩定,常常會辭職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事業。錢靜峰稱:“這可能也是90後的特點,更務實,希望將自己的風險降到最低。”
成功的定義更多元
除了“穩定”,90後大學生對於成功的定義也與傳統看法有所差異。調查發現,雖然90後大學生對於就業更實際,但他們對於成功的定義卻顯得比過去更多元,而且更自我。
調查中,只有19.87%的學生認為豐厚的收入就算成功。有一半以上學生認為能得到上司重用晉升較快和工作得心應手才算成功。另外還有13.46%的學生認為成功就意味著“工作生活壓力小,滿足基本生活要求”。高校就業中心有關負責人認為,這或許與公務員、教師、國企崗位最受歡迎直接相關。
更重要的是,現在大學生比過去更自我,因為這一調查結果也意味著,他們對成功的定義更加註重自身的感受,而不是外界的評價,比如得到上司重用和晉升較快,雖然看起來是職業得到了發展,但是更多的卻是和自己在職場的感受密切相關。不少高校就業中心負責人表示:“這對於學生就業來說,未必是一個好的現象,畢竟競爭之下才可能有比較好的職業發展前途。”
晉升平臺受學生重視
雖然穩定是學生在職業規劃時考慮的最重要因素,但擇業時,學生最關註的卻是“晉升發展”,上海對外貿易學院的調查發現,有53.91%的學生認為“晉升發展”是首要考慮因素,超過了排在第二位的“薪酬”。而考慮專業對口的只有9%左右。
對於大學生就業中存在的問題,大學生自己另有說法。有35.83%的學生認為就業難是應屆畢業生過多造成的,有超過50%的學生覺得原因在於期望值過高和就業眼高手低。有32.57%的學生在大學期間做過職業規劃,並且按照計劃執行,卻也有15.05%的學生“走一步算一步”。有77.67%的學生認為,個人綜合能力是影響就業最重要的因素。同時有71.37%的學生認為上海是理想的工作地點。
而對於90後的不足之處,調查發現,大學生們對自己有著清醒認識,能夠“達成共識”的是:太自信、太自我、不踏實、有惰性;浮躁功利,眼高手低,恒心不足,怕苦怕累;對自身認識不清,期望值過高,合作意識差,抗壓能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