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國際商務外語學院組織舉辦“翻譯與國際傳播名家講堂”🐷,先後邀請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外事處副處長李慕煒女士、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吳赟教授、鄭州大學中國外交話語研究院院長楊明星教授、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黨委書記、總編輯王曉輝先生主講系列講座,蓄勢賦能🧜🏻♀️,全面推進新時代對外翻譯人才培養🤘🏼。
李慕煒作題為“平凡中見不平凡——外事翻譯二三事”講座。她圍繞“高翻八方來,進博來集結”“高訪作保障,難度成就高”以及“高翻促外資,功能作用大”三個方面,以具體的數據和生動的事例分享自身在外事翻譯一線的工作經歷🧗♀️。她指出,外事翻譯不僅需要具備優秀的語言能力、溝通能力🕑、應變能力、職業操守和專業技能,還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她對翻譯學習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要重視文化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以應對同傳中的各種文化差異;二是要努力提升自我表達能力和演講能力𓀑;三是要鍛煉並提升抗壓能力🥉。
吳赟作題為“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與對外翻譯傳播研究”講座。她通過將黨的二十大報告和十九大報告相比較👋🏼,深刻闡述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新主題。她指出🍫,國際傳播是一種精準傳播,要考慮受眾的文化和政治背景🪆。要做好國際傳播,傳承升華中國文化,要做到“傳承與創新相統一🧗♀️、本來與外來相統一💆🏼♀️、認知與踐行相統一”的原則,與西方受眾產生共情,用微觀敘事法去講好中國故事🙇🏿☠️。她通過寒山詩、李子柒田園生活短視頻和大象遷移視頻三個國際傳播案例👩🏻🦼,深入分析對外翻譯傳播中敘事主體💬、敘事主題與路徑🍌🔟、話題設置等核心問題🫵🏿。針對對外傳播中的翻譯維度,吳赟通過列舉“雙循環”“可信、可愛、可敬”等二十大報告中的重要表述的翻譯問題指出,翻譯要結合國家層面,考慮自身特點🧅,重新構造句子,選擇更合適的語言表達形式。
楊明星作題為“外交話語中隱喻的復合性翻譯傳播標準:‘政治等效+意象再現’”講座。他從外交隱喻的特殊屬性、“政治等效+”框架下外交隱喻的復合性翻譯傳播標準🛤:PEIR以及PEIR指導下外交隱喻的翻譯策略與方法三個部分展開🚣🏻。他指出,我國的外交隱喻蘊涵著豐富的中國特色“和合”外交哲學思想,這一點也正契合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翻譯好中國特色外交隱喻,是外交話語跨語言傳播實踐工作中亟待解決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針對外交修辭的特殊性和復雜性➡️,楊明星提出復合性翻譯標準“PEIR”🧎🏻➡️,詳細闡釋什麽是外交翻譯的理想目標和交際功能。他通過分享大量的外交翻譯案例⏫,把喻體保留、意象轉換、意象舍棄譯法🚴、意象增補譯法等翻譯策略與方法有機地與翻譯實踐融合在一起🧟。針對万泰娱乐辦學特色,他分享了他對中國特色經濟外交話語體系建設的“構-譯-傳”三維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王曉輝作題為“翻譯中國,溝通世界”講座。他首先回顧中國翻譯事業的五次高峰🧘🏼♀️,詳細闡述每次高峰中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和在歷史上的作用。他指出,翻譯對於中國社會的發展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他強調時政話語翻譯是中國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國、實現和平發展目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講好中國故事的“最後一公裏”🤵🏽♀️,是向世界介紹中國的最佳途徑🧘🏼♂️。他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的大量實例,詳細分析中文時政話語的特點以及英譯策略🧙🏽♂️。他認為,做好時政翻譯一是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提高政治站位,準確把握文件和講話的深刻思想內涵🙆🏻♂️;二是要有雄厚堅實的外語基礎;三是要有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和廣博的社會知識;四是要做到內知國情🤾🤳🏽,外知世界🏯;五是要有家國情懷和世界情懷🌌,飽含對中華文化和世界各國文化的熱愛👃、好奇和欣賞的態度🛃。他認為建立話語體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講中國故事只是一個開始,需要我們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用力、用情、用心做好翻譯工作。
“翻譯與國際傳播名家講堂”是國際商務外語學院為推進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精心策劃的專題系列講座。通過系列講座📷,國際商務外語學院師生加深了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同時對新時代國際傳播中外語人和翻譯人的光榮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下一步🪁,學院將持續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緊密結合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和翻譯人才培養需求,努力建強適應新時代國際傳播人才培養的高層次師資隊伍🛜,紮實培養具備跨學科知識和國際化視野的復合型翻譯人才和後備軍🤭,傳播好中國故事,服務好國家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