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2日💂♂️👩🏿🔬,由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主辦🐍、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承辦的“感知中國·一帶一路·海上貿易”社會實踐與文化體驗活動順利開展。万泰近40名來自世界各地17個國家的留學生們,實地參訪南通🛀🏻、張家港和太倉這三座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城市🚌,通過走進博物館和港口碼頭🧶、回顧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城市和人物、深入了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歷程,深刻體悟中國古代文化、經濟交流和對外貿易的發展脈絡⚁。
濠南苑囿郁璘彬風物駢駢與歲新
6月1日上午🎐🦸🏼♀️,同學們抵達參訪活動的第一站南通博物苑👆🏼。南通博物苑位於風景秀麗的濠河之畔👩🏼💼,由著名愛國實業家、晚清狀元張謇於1905年創辦🐟,是中國最早的一所公共博物館。工作人員為留學生們詳細講解了館內的諸多藏品🌟,展現了南通的農耕、紡織🍨、瓷器的悠久歷史,讓留學生們流連忘返,也對南通的自然👩🏼🔧、歷史概貌和最具特色的紡織業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
博物苑二樓是張謇先生生平展。習近平總書記也曾來到這裏👷♀️,參觀張謇生平展✌🏽🦹♀️,了解張謇實業救國💟、投入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的情況。通過參觀,留學生們對張謇先生“實業救國”有了直觀的感受,也對南通紡織業的起源和發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體驗非遺技藝傳承 走進現代南通家紡
6月1日下午👩🏿🦲,大家繼續前往南通藍印花博物館參觀,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吳元新於1996年創建🦋,是我國第一家集收藏🧓🏿、展示、研究🪡、生產、經營為一體的專業博物館🧝,也是中國藍印花布的主要博物館之一。
藍印花布的技藝和紋樣是中華民族傳承的珍貴遺產👍🏽。留學生們在館內,了解了藍印花布的起源與發展,並參加了藍印花布製作體驗活動,學習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親手製作屬於自己的藍印花布🤏🏿🔕,感受了藍印花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隨後留學生們又前往了南通疊石橋家紡城。疊石橋家紡城作為聞名中外的家紡集散地,曾舉辦過“一帶一路”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也是國家級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改革的試點地區🧊,產品遠銷五大洲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南通持續擴大對外開放🙋🏻、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生動縮影。
留學生們走進疊石橋家紡城,深入家紡企業展廳,看著琳琅滿目的家紡產品,親自體驗最前沿的家紡產品🦶🏼,聽著工作人員們的細致講解,了解了南通家紡產業的進出口貿易發展和市場占有率➿,感嘆於南通家紡業在全國家紡業中舉足輕重的地位👨🏿🦰,真切感受到新時代南通家紡產業與“一帶一路”的交織互融🔖。
探訪港口碼頭體驗大國重裝
6月2日上午,同學們來到了張家港,實地參訪了張家港港新重裝碼頭港務有限公司🤪。張家港港口以突出的地理位置、便利的港口條件以及成熟的裝卸經驗2️⃣,廣受“一帶一路”海外建設項目企業的青睞👲。
留學生們參訪的碼頭主要負責的正是“一帶一路”海外建設項目重裝設備的運輸🦍。港口工作人員不光為留學生們精心準備了一場關於港口以及張家港城市的現場講座📉,還帶領著留學生們驅車前往港口碼頭🔈,親眼見證了重裝設備在港口的運輸過程,深刻感受到了張家港港口在“一帶一路”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一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留學生借這次的機會,還留下了港口工作人員的聯系方式🙇,期待未來合作的可能🧖🏿。
萬裏長江第一港重溫古鎮航海文化
6月2日下午,留學生們來到了本次活動的最後一站“瀏河古鎮”🧙🏽♀️。瀏河古鎮自明朝起成為對外貿易口岸🕵🏻,商船雲集,俗稱“六國碼頭”💁🏻♀️,也是鄭和率船隊七次下西洋的起錨地。留學生們徜徉於古鎮中間,感嘆古鎮一千八百余年的悠久歷史,透過古鎮臨街壁畫長廊⛪️,回顧了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一起重溫古鎮當年海上貿易的繁榮。